一、制定背景

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是國家基礎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標準化工作量大面廣,主體多、周期長、專業性和系統性強,需要必要的經費予以引導和激勵支持。2021年10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明確指出要“完善配套政策”,“?對符合條件的重要技術標準按規定給予獎勵湖北省近幾年來每年安排450萬元左右專項經費對制定國際、國家、地方標準進行資助,浙江、深圳、杭州、成都、南京等城市均出臺標準化專項資助或獎勵政策,強化工作保障,標準化工作成效顯著提升。我市目前有兩項工作缺少相關規范性文件支撐:一是國際標準資助,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武漢市進一步加快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武政規〔2022〕5號)明確“支持產業技術標準創新,對圍繞我市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制定國際標準且取得顯著成效的,給予主要起草單位最高100萬元獎勵,同一單位同一年度獎勵金額最高200萬元”。此項工作黨蓁副市長已作批示,市財政局已復函同意。二是地方標準資助,市財政每年列支標準化專項經費100萬,以前主要用于農業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補助,為提高我市地方標準制定水平,更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擬將地方標準制修訂資助方式調整為對制定實施取得良好效益的項目予以后資助,且將資助范圍拓展到各經濟社會領域的地方標準項目。國際、國家、行業、地方、團體、企業標準,均是標準體系的組成部分,在不同的范圍和層面上發揮著各自重要作用。為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激勵作用,切實提高資助資金的規范性和有效性,促進我市標準化工作進一步發展,為此,我們借鑒先進省市經驗和做法,起草了涵蓋國際、國家、行業標準和先進地方、團體標準及領先企業標準的《辦法》及相關配套文件,以期為開展我市標準創新貢獻資助工作提供規范依據。具體執行范圍將根據當年度財政預算及相關政策研究確定。

二、制定依據

(一)《標準化法》第九條?對在標準化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二)《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四)以科技創新提升標準水平。……對符合條件的重要技術標準按規定給予獎勵,激發全社會標準化創新活力”,(三十五)完善配套政策。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強化金融、信用、人才等政策支持,促進科技、產業、貿易等政策協同。按照有關規定開展表彰獎勵。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標準化工作。

三、《辦法》制定過程

我處6月份啟動《辦法》的制定工作,經過調查研究,借鑒浙江、深圳的實踐經驗,結合我市實際,形成征求意見稿,征求各區和35個相關單位意見,并通過局官網向社會公眾征求意見,經修改后最終形成《辦法》送審稿,《辦法》經過了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查。

四、《辦法》主要內容:

《辦法》由總則、申請和推薦、評審和資助、監督與管理、附則共五章二十二條組成,對資助的范圍、原則、條件、評選、管理等做了具體規定。

(一)規定了資助的含義與范圍

《辦法》第二條規定,武漢市標準創新貢獻資助是指對本市有關單位主導制定且實施后取得良好成效的標準,按照本辦法規定予以的一次性資助。有關單位指依法設立的且住所地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的企、事業單位或社會組織。第三條規定,?標準創新貢獻資助每年評審一次。每年資助的標準類別項目根據當年財政預算和相關政策予以調整,具體以當年發布的申請指南為準。

(二)規定了申請主體、申請項目范圍、申請條件及相關材料要求

《辦法》第六至九條對申請主體、申請范圍與條件等做出了相關要求,明確了標準主導制定單位的確定方法,申請范圍為現行有效且實施2年以上(含2年)、5年以內的未獲得過武漢標準創新貢獻資助的標準,申請項目應創新性強、技術先進、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或生態效益。資助實行推薦制度,由市級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各區人民政府(含管委會,下同)負責推薦,推薦內容主要說明該標準在本行業或區域應用取得的良好成效情況。申請單位填寫的項目申請表由市級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或所在地區政府出具推薦意見后隨所需材料一并提交。

(三)規定了評審程序

《辦法》第十二條規定了評審程序:形式審查、專業評審、審查擬定、社會公示、異議處理、審定批準。

(四)規定了資助等次及金額標準

《辦法》第十三條規定了項目資助等次及金額標準,按照標準的類型分成6個層次資助。為防止同一單位多個項目申請影響資助面的情況以及重復資助的情況,第十五條規定??對申請多個項目的同一單位,同一資助年度內對其標準資助金額累計不超過200萬元,第十六條規定標準資助項目已獲得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標準資助或獎勵的,不再重復資助,但未達到本辦法規定資助額度的,可以補齊資助額度。

(五)規定了監督與管理

  《辦法》第十七至二十條規定了資助賬務管理、評審工作回避制度及對申請單位和評審人員違反規定的責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