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

《武漢市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建設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4年9月7日


武漢市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建設方案

為全面推進武漢市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建設,打造創新涌動的知識產權保護典范城市,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設目標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武漢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知識產權保護“武漢經驗”,輻射帶動全省及國家中部地區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整體提升。到2025年底,知識產權保護水平顯著提升,全市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在83.5分以上,每萬人口高價值專利擁有量超過40件,年度版權登記數達到85000件,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知識產權保護生態顯著優化,知識產權行政案件辦理周期壓減10%以上,全年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和調解案件超過3500件;知識產權保護效能顯著增強,推動知識產權審判案件法定審限內結案率不低于95%,全年平均結案時間壓縮至100天以內。

二、工作任務

(一)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整體部署

1.加強統籌調度。建立武漢市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建設聯席會議機制,統籌協調、定期調度、督辦重點任務落實情況。將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納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每年研究部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2次以上。

2.強化督導落實。將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列入全市優化營商環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工程。建立知識產權保護風險監測和快速響應工作機制,協同聯動省、市、區高效解決知識產權保護有關問題。

(二)提高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法治化水平

3.優化政策法規體系。修訂《武漢市知識產權促進和保護條例》。推動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地方立法。探索推進建立商業秘密保護相關制度。優化《專利行政裁決、行政調解執法管理規則》《武漢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

4.加大行政保護力度。每年開展3次以上“訂單式”打假專項行動。推進“藍天”專項整治行動,嚴格知識產權服務市場監管。結合季節時令特點,開展地理標志保護專項行動,強化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管理。深入開展出版物市場整治行動,聯查聯控出版物集中經營場所、印刷復制發行企業違法違規經營行為。推進“昆侖”專項行動,重點打擊科技領域假冒專利、侵犯商業秘密以及跨國侵權假冒犯罪。實施“龍騰”行動,打造“鄂湘贛三關如一關”一體化知識產權保護格局。

5.助力提升司法保護效能。配合市法院開展“知識產權護航百企”行動。嚴格落實“專家陪審、專家證人、技術咨詢、技術鑒定、技術調查官”五位一體的技術事實查明機制,專家陪審員參審案件數提升20%。支持完善知識產權保護證據規則,綜合運用書證提出命令制度和證據妨礙制度。支持完善重大案件提前介入機制和疑難案件會商機制,實現知識產權刑事案件檢察機關100%介入。

(三)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

6.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銜接協作。推進落實長江中游省會城市群知識產權保護協作。暢通行政機關與司法機關信息通報、案件移送、精準處置、結果反饋渠道。推動構建知識產權案件“四檢合一”與“三審合一”工作銜接機制,統一重大疑難案件管轄移訴、罪名適用、定罪量刑標準等。依法依規對知識產權領域嚴重失信行為實施懲戒。

7.完善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全面推進依當事人申請的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制度,實行專利糾紛案件行政調解100%全覆蓋。深化國家知識產權糾紛快速處理試點建設,建立健全案件繁簡分流機制。建設武漢仲裁委員會數字經濟仲裁院,優化知識產權仲裁與調解銜接機制。累計建成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超過200家、商標品牌指導站45家、商業秘密服務站50家、版權服務中心2家。

8.構筑專業高效的功能平臺。依托專利審查協作湖北中心建設湖北知識產權技術調查中心。開展優勢產業領域專利集中預審服務。到2025年底,武漢保護中心服務備案主體突破2400家,武漢快維中心服務備案主體增長量超過80%。探索“區塊鏈+公證”模式,加快培育知識產權公證和鑒定機構。開展重點商圈“正品守衛”行動,推進知識產權保護規范化市場建設。

9.營造良好人文環境。開展黨政干部知識產權保護專題培訓。支持專項現代服務業領域人才申報評選“武漢英才”計劃,加大對知識產權人才培育力度。持續開展“法理爭鳴”全國大學生版權辯論賽。深化中小學知識產權普及教育工作。設立10家市級知識產權科普驛站。推進知識產權培訓基地建設,每年培訓2000人次以上。

(四)深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體制機制改革

10.推進知識產權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專利、商標、地理標志、商業秘密等多類型知識產權統一管理,優化市區兩級知識產權機構人員配置。開展知識產權“融站入所”,推廣設立知識產權行政裁決所。支持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

11.支持知識產權司法領域改革創新。支持深化知識產權“三審合一”審判工作機制改革,建立“個案精審、類案參照”糾紛解決路徑。支持在基層法院開展知識產權審判小額訴訟改革試點。支持推進知識產權“四檢合一”檢察職能集中統一履職,完善“一室一部一站”整體聯動工作模式,推進知識產權惡意訴訟專項監督工作。配合檢察機關建立辦案保護創新創業容錯機制。支持檢察機關推進最高人民檢察院知識產權檢察辦案聯系點建設。

12.深化知識產權保護數字化改革。完善武漢知識產權大數據應用系統,上線武漢市區塊鏈知識產權保護平臺。支持武漢知識產權交易所搭建文創產品數據知識產權交易平臺。開展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研究。加大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智慧確權”新模式運用,實現權利人線上確權、遠程鑒定。支持“智慧法院”建設,全面推動訴訟文書集約送達。建設“武創通”科創服務平臺,構建全市科技創新網絡。

(五)推進知識產權領域對外合作交流

13.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對外合作。加大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建設力度。積極參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知識產權對外合作。推進東湖高新區國家知識產權服務出口基地建設。加強武漢仲裁委知識產權仲裁院建設,吸納港澳臺仲裁員,拓寬案件受理范圍。

14.開展知識產權領域對外交流。依托光博會、華創會、光谷知識產權國際論壇等重要活動,加強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知識產權交流。鼓勵行業協會、商會、社會團體積極參與知識產權海外交流活動。

(六)維護知識產權領域國家安全

15.強化海外知識產權布局。加快布局一批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到2025年,建成市級以上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35家。推進國家級專利導航服務基地建設,指導創新主體加強海外知識產權布局,引導重點領域企業儲備一批核心專利。加強對企業技術出口合同登記指導,有效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16.加強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推進國家級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武漢分中心建設。優化企業海外知識產權糾紛監測手段,建立糾紛指導快速響應機制。每年開展海外知識產權風險防范和糾紛應對培訓不少于6期,完成重點產業領域海外知識產權導航預警分析報告不少于5份。引導保險機構拓展海外侵權責任險等保險業務。

(七)實施知識產權保護六大重點工程

17.實施原始創新知識產權保護工程。聚焦建設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組建服務專班,為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建設主體等提供“一對一”精準服務。積極對接省“尖刀”技術攻關工程和市科技重大專項,加大快速預審、優先審查、集中審查等支持力度。支持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高質量建設國家級光電子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

18.實施知識產權強企護鏈工程。聚焦光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選取重點產業鏈,制定專利視角下的產業鏈創新發展提升方案。引導龍頭企業實施創新管理知識產權國際標準。設立科創板擬上市企業知識產權服務站,為擬上市企業提供知識產權侵權風險分析、問詢輔導、糾紛應對等服務。

19.實施商業秘密保護創新工程。深入推進全國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城市建設。開展打擊商業秘密侵權刑事犯罪專項行動。規范商業秘密糾紛委托鑒定程序和內容,健全商業秘密糾紛維權救濟機制。建立健全商業秘密保護重點培育企業庫,設立商業秘密保護聯系點企業3000家、示范點企業200家。

20.實施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示范工程。推進國家級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規范化試點建設。指導知識產權行政裁決所開展立案、取證、送達等行政裁決案件辦理。探索專利侵權糾紛案件書面審理,建立專利侵權糾紛和專利權無效宣告聯合審理機制。實行行政裁決立案登記服務在線辦理。

21.實施知識產權匯智引領工程。組建專家咨詢委員會,對重大創新改革事項開展前瞻性研究。支持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高標準建設知識產權學院,鼓勵在漢高校設立知識產權學院。聚焦武漢市重點產業,聯合專利審查協作湖北中心等,建立常態化專利審查政策研究機制。支持知識產權南湖論壇等國際學術交流平臺建設,推動知識產權法治研究的前沿化發展。

22.實施武漢都市圈知識產權協同保護工程。全面落實《武漢城市圈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構建“一城引領、兩廊融通、多地協同”的都市圈知識產權協同保護格局。擴大武漢保護中心、武漢快維中心維權援助輻射范圍。探索武漢都市圈內異地證據保全制度和案件通報制度。常態化開展案件會商和聯合培訓,統一執法尺度和案件判定標準。

三、進度安排

(一)動員部署階段(2024年8月—9月)。召開示范區建設工作動員部署會,印發示范區建設方案,部署重點工作,明確責任分工。

(二)實施建設階段(2024年9月—2026年1月)。全面統籌推進示范區建設各項工作任務。

(三)總結自查階段(2026年1月—2月)。總結梳理示范區建設情況,開展查漏補缺,系統凝練特色做法,做好驗收準備工作。

四、組織保障

建立由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各相關部門參與的示范區建設聯席會議工作機制,壓實成員單位責任,實行任務“清單式”管理,強化跟蹤問效,重大情況及時向市人民政府報告;設立示范區建設專項工作經費,加大資金保障力度;及時總結經驗做法,講好“武漢故事”,營造推進示范區建設的濃厚氛圍。